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百合科 沿阶草属
根较粗,常膨大成椭圆形、纺锤形的小块根,块根长约1-1.5厘米,或更长些,宽5-10毫米。地下匍匐茎细长,直径1-2毫米。茎短。叶基生成密丛,禾叶状,长10-50厘米,宽1.5-3.5毫米,具3-7条脉。花萃长6-15(-27)厘米;总状花序轴长2-5厘米,具8-10几朵花;花1-2朵生于苞片腋;苞片披针形,最下面的长达7-8毫米;花梗长3-4毫米,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;花被片6,披针形,顶端急尖或钝,长约5毫米,白色或淡紫色;雄蕊6,花丝很短;花药三角状披针形,长2.5-3毫米,子房半下位,花柱长约4毫米,较粗,宽约1毫米,向上渐狭,顶端钝。种子球形,直径7-8毫米。 除华北、东北、西北外。我围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;越南,印度,日本也有。生十海拔2000米以下山坡林下或溪旁等。块根为常用中药“麦冬”,为缓和滋养强健药。
麦冬植物体态变化较大,例如叶丛的密疏,叶的宽狭长短等有时有明显的不同;但其花的构造变化不大,尤其花被片在花盛开时仅稍张开,花柱基部宽阔,一般稍粗而短,略呈圆锥形等性状很一致,是鉴别本种的主要特征。
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 百合科 沿阶草属
根细,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纺锤形的小块根。地下匍匐茎长,直径1-2毫米,节上具膜质的鞘。茎很短。叶基生成丛,禾叶状,顶端渐尖,长20-40厘米,宽2-4毫米,具3-5条脉。花葶较叶短或几等长于叶,总状花序轴长1-7厘米,具几朵至十几朵花;花常单生或2朵簇生于苞片腋内;苞片条形或披针形,少数呈针形,最下面的长约7毫米,少数更长些;花梗长5-8毫米,关节位于中部;花被片6,卵状披针形,披针形或近矩圆形,长4-6毫米,白色或稍带紫色;雄蕊6,花丝很短,长不及1毫米;花药狭披针形,长约2.5毫米,常呈绿黄色;子房半下位,花柱细,长4-5毫米。种子近球形或椭圆形,直径5-6毫米。 分布于西藏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江西、广西、江苏、河南。生于海拔600-3400米的山坡、山谷潮湿处、沟边、灌木丛下或林下。
本种与麦冬相似,但通常麦冬的花葶较叶短得多;花开时花被片不向外张开或稍张开,花柱粗而基部宽阔,向上渐狭,近圆锥形等均不同于本种。沿阶草的小块根也作中药麦冬用。
阔叶山麦冬 Liriope platyphylla 百合科 山麦冬属
根细长,分枝多,有时局部膨大成纺锤形的小块根,小块根长达3.5厘米,宽约7 -8毫米,肉质;根状茎短,木质。叶密集成丛,革质,长25-65厘米,宽1-3.5厘米, 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渐狭,具9-11条脉,有明显的横脉,边缘几不粗糙。花葶通常长 于叶,长45-100厘米;总状花序长(12-)25-40厘米,具许多花;花(3-)4-8朵 簇生于苞片腋内;苞片小,近刚毛状,长3-4毫米,有时不明显;小苞片卵形,干膜质; 花梗长4-5毫米,关节位于中部或中部偏上;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或近矩圆形,长约 3.5毫米,先端钝,紫色或红紫色;花丝长约1.5毫米;花药近矩圆状披针形,长1.5-2 毫米;子房近球形,花柱长约2毫米,柱头三齿裂。种子球形,直径6-7毫米,初期绿色,成熟时变黑紫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1月。
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百合科 山麦冬属
植株有时丛生;根稍粗,直径1-2毫米,有时分枝多,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、 椭圆形或纺缍形的肉质小块根;根状茎短,木质,具地下走茎。叶长25-60厘米,宽 4-6 (-8)毫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常包以褐色的叶鞘,上面深绿色,背面粉绿色, 具5条脉,中脉比较明显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葶通常长于或几等长于叶,少数稍短于 叶,长25-65厘米;总状花序长6-15(-20)厘米,具多数花;花通常(2-)3-5朵簇生 于苞片腋内;苞片小,披针形,最下面的长4-5毫米,干膜质;花梗长约4毫米,关节 位于中部以上或近顶端;花被片矩圆形、矩圆状披针形,长4-5毫米,先端钝圆,淡紫 色或淡蓝色;花丝长约2毫米;花药狭矩圆形,长约2毫米;子房近球形,花柱长约2 毫米,稍弯,柱头不明显。种子近球形,直径约5毫米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0 月。
有些性状 变异幅度比较大,例如叶的长短、宽狭,总状花序的长短等;但花的特征比较稳定,可作为鉴别时的主要依据。有些标本不具走茎,须作进一步观察。
吉祥草 Reineckia carnea 百合科 吉祥草属
多年生草本,根状茎匍匐。叶3-8枚,簇生于根状茎顶端,条形或披针形,长10-38厘米,宽0.5-3.5厘米,先端渐尖,向下渐狭,深绿色。花葶短于叶,长5-15厘米,穗状花序长2-6.5厘米,多花;苞片卵状三角形,长5-7毫米,膜质,淡褐色或带紫色,花芳香,粉红色,花被片合生成短管状,上部6裂;裂片开花时反卷,矩圆形,长5-7毫米,稍肉质;雄蕊6,花丝丝状,花药近矩圆形,背部着生;子房瓶状。浆果球形,鲜红色。 分布于西南、华中、华南和陕西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;日本也有。生于阴湿山坡,山谷及密林下,亦有栽培供观赏;海拔170-3200米。全株有补肺、止咳、止血、接骨、补肾之效。